【華為風暴】一句司法獨立 華為事件中方感難纏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8/12/10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  • 美商務部掀中興事件,尚可談判解決
  • 司法裁決講證據,中方施壓未必有效
  • 外交及文宣出招外,京可考慮認真地打官司

中美關係果然是風雲變幻,華為高管、創辦人任正非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事件,周六開始出現關鍵變化,中國外交部先後召見加拿大及美國大使敦促「糾錯」,這招是否奏效尚待觀察。但要注意的是,與今年中的中興事件相比,今天的華為案顯得更複雜,中方必須以更加冷靜、更大睿智應對。

把時間回撥到今年4月16日,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,中國第二大通訊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因違美國對伊朗禁令、以及相關和解協議,決定對中興開始實施長達7年的出口禁令,這意味美國零部件不能賣給中興、中興進入「休克」狀態。

美商務部掀中興事件 尚可談判解決

美國狠招立馬引起中方強烈反彈,中國外交部回應警告要「亮劍」反擊,不久後,市傳中國不批准美國芯片商高通(Qualcomm)收購荷蘭智恩浦半導體(NXP),就被視為中方反擊美國的動作。

果然,中方在此事中有強硬、也有讓步,大約100天後,中興以額外14億美元罰款加保證金等條款,與美方達成新和解協議,美方撤銷對中興禁令。

事隔數月,再有中國IT巨企疑似捲入中美角力旋渦,而今次的主角換上了中國通訊裝備生產商一哥--華為公司。

由於時值中美啟動90天談判敏感時刻,加國應美方要求拘捕華為高管孟晚舟後,中方一度表現克制與低調,但至周六(8日)卻出現微妙變化--中方當天突然展示強硬姿態,召加國大使抗議,繼而中央媒體連環發聲,要求加國放人,否則要「負全責」。

與今年中的中興事件相比,今天的華為案顯得更複雜,中方必須以更加冷靜、更大睿智應對。

至昨天,中方更進一步急召美國大使抗議。

觀察人士認為,中方再展示強硬,相信是要運用行之已久的模式,應對今次華為風暴--強勢施壓,再適當讓步,軟硬兩手化解衝突。

司法裁決講證據 中方施壓未必有效

但此刻不同彼時,眼下這場華為風暴,事態其實遠比中興事件複雜。其中關鍵是中方要應付的對手不同--中興事件是美國行政機構商務部,但華為風暴則換成美國、加拿大的司法機構,中方過去所用的「中國式」施壓,未必能產生作用。主要體現兩點:

其一是美國與加拿大奉行司法獨立,司法調查和審訊不受國內行政機關影響,也不會因外國施壓干預改變。既然美加兩國司法部門已介入華為案,案件發展只能沿著兩國司法制度運行、乃至作出最終裁決。

儘管中方此際嚴詞批評美加司法機構、甚至威脅後果自負,很難對司法判決起到實質影響。

其二是獨立的司法制度下,裁決只看證據;而事態發展至今,加國控方指稱,孟晚舟涉嫌欺詐多家金融機構,利用位香港的公司Skycom與伊朗進行非法交易;也有媒體引述消息指,華為或相關者可能利用滙豐帳號與伊朗交易。

在控方稱持有證據下,中方如想孟晚舟脫罪,可供選擇方法或許不太多,大概只能用更有力的證據反證孟無辜,而非外交抗議、官媒批評。

外交及文宣出招外 京可考慮認真打官司

加拿大總理杜魯多(Justin Trudeau)的前外交政策顧問帕里斯(Roland Paris)指出,加國實行司法獨立,中國向加拿大政府施壓釋放孟晚舟,是不會成功的。這話大約能概括中方目前的處境。

中美角力未來沒有最緊張、只能更緊張,未來要以更冷靜的心態應對兩國間波譎雲詭的局勢。以今次華為風暴為例,在外交與文宣施壓之外,聘任有力律師團、支持孟晚舟據理抗辯,以理服人,是中方應對事態的可行選項之一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